总体设计思路
构建气象局的多维生态体系,包括气象局内部生态、气象局与多行业管理机构构成的气象管理服务生态,内部生态与管理生态与社会360行构成的气象服务社会生态。
在市气象局的多重生态中,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为载体,以气象2030为奋斗目标,以现代信息化技术,包括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、GIS、物联网技术等为载体,构建以智慧气象为内涵的现代化气象体系。智慧气象包括三层含义:
1、气象数据的智慧感知管理和用户需求智慧感知。通过加大气象观测站点方面的硬件投入建设,获取更为精细的实况气象数据。实况数据被实况监测系统感知后进行智能分析,结果直观呈现。气象灾害相关信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获取。而网络服务器的存储监控和观测装备的监控管理,则通过全网运维监控系统进行管理。用户需求的智慧感知需要通过两方面获取,即用户主动反馈信息和用户软件使用习惯的被动分析。
2、气象业务的智慧化。不同的业务部门通过专属的气象业务系统开展日常工作,实现便捷化、规范化、智能化。例如气象预报产品的一键发布、精细化气象预警信息的一键发布。还有防雷中心、人影办、党办等部门/直属单位日常工作的传统化向信息化转变。智慧化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办公的方方面面,如现代化指标考核、岗位竞聘、任务执行管理、职工关怀、在线学习、培训考试等。
3、气象服务智慧化。面向公众的公共气象服务智慧化,面向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智慧化,面向旅游、交通、农业、城市内涝、电力、医疗、大气监测等行业的行业气象服务智慧化。
系统架构
业务系统架构
智慧气象综合平台业务系统架构如上图所示。整体划分五层:基础设施层、数据层、支撑层、服务层和应用层。基础设施层包括:应用服务器、网络安全、视频会议系统、视频监控系统、语音调度系统和大屏显示系统。数据层包括:基础地理信息、专题地理信息、各类气象观测信息、社会经济、灾害区划、气象服务产品、系统数据库等。支撑层包括:工作流引擎、规则引擎、信息发布引擎、消息引擎和框架支撑系统。服务层包括:前端感知系统、气象信息统一发布系统、雷电灾害防御系统、人影基础信息系统、智慧党建系统、协同办公系统、气象应急指挥系统和门户系统。应用层包括:公共气象服务系统、决策气象服务系统、行业气象服务系统(旅游气象、交通气象、农业气象、城市内涝气象、电力气象、医疗气象、大气监测气象)。